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米YU7商标遭抢注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小米YU7商标遭抢注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1 中国境内外专利概况
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专利储备包括1.6万多项正在受理中的专利申请及7千多项已授权专利,其中约50%的授权专利在海外获得授权。同时,过去两年公司先后与微软、诺基亚等全球顶级科技企业签订了专利交叉授权许可协议及技术购买协议,实现了手机领域先进专利技术的迅速积累。
小米境内外实体在中国拥有3607项专利权,其中境内控股子企业拥有3392项专利权,包括2058项发明、699项实用新型以及635项外观设计;境外实体在中国境内拥有215项专利权,均为发明专利。
除上述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专利外,公司境外实体在中国境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并拥有3509项专利权,包括3378项发明、131项外观设计。
2小米被授权许可使用的专利情况小米在设计和研发部分产品的过程中,会用到第三方授权许可使用的专利等知识产权。
2.1 获得高通专利>允许/p>
高通是小米最大的芯片供应商,小米大部分智能手机均依赖高通的芯片供应。公司自2010年起与高通建立业务关系。2016年9月,与高通订立3G及4G中国专利许可协议,据此高通授予公司中国境内3G及4G完整设备专利许可(需付费)。2017年11月进一步拓展与高通的合作,与其订立多产品专利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高通授予小米部分中国境外地区3G及4G设备特定专利许可(需付费)。
2018年4月与高通订立新的多产品专利许可协议,取代2017年11月订立的多产品专利许可协议。根据新的许可协议,除根据旧协议授予公司的技术外,高通再授予小米中国境外若干技术许可(需付费)。2.2与微软订立合作及许可协议
2016年5月,小米与微软订立合作及许可协议,据此,微软同意与公司合作部署与安卓兼容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相关的Microsoft Office和微软小娜应用程序,并于中国、印度及若干其他国家及地区销售预装微软软件套件的产品。微软免费为小米提供预装软件套件及微软小娜应用程序所需全部软件及技术支持。小米亦就小米设备的若干微软专利权与微软达成协议。
首先说明一点,小米米家品牌产品线非常广,小米米家可以在家电等生活用品市场上称霸多年,小米是一定拥有对“米家”商标的使用权的。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关于“米家”商标的注册信息。状告小米的杭州联安在2011年提交了关于商标“米家MIKA”的申请,并在2012年获得批准。也就是说杭州联安注册的商标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中文名米家与英文名MIKA。而小米则是在2014年才申请注册“米家”商标,明显是晚于杭州联安的,但小米的申请也获得了批准。理论上讲,小米与杭州联安两家公司是可以在互不干涉、互不影响的前提下各自行使“米家”商标的使用权的。
而今日的小米米家已经经营多年,市场占有率一路飙升,知名度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相较之下杭州联安则显得黯淡了许多。市场竞争与品牌经营差距当然构不成侵权,可是近两年小米米家又开始生产并出售摄像机、行车记录仪、对讲机、报警器等等安防类产品,而这正是杭州联安安防工程有限公司赖以生存的老本行,两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那么问题就来了,杭州联安面对巨头小米在商标混淆不清的情况下肯定是处于明显的劣势的,于是杭州联安引入“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一纸诉状将小米告上了法庭。
这里先科普下什么叫做商标的反向混淆(Reverse Confusion):“反向混淆”其实是一个舶来概念,最早出自于美国法律,具体意思是指在商标相近的情况下,注册时间在后的商标不可以让消费者产生与注册时间在前的商标有关联、有归属关系等歧义。“反向混淆”一般是用来限制注册在后的小公司为了蹭注册再前的大公司热度而恶意混淆品牌进行营销行为的手段。而在小米此次的事件中却正好颠倒了过来,成了注册再前的小公司状告注册在后的大公司来维护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地位。
法院最终也是支持了杭州联安引入的“反向混淆”概念,判处小米1200多万元的罚金。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小米与杭州联安都拥有“米家”品牌的合法使用权,而小米会被判成侵权的原因。
到此,大家对小米YU7商标遭抢注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小米YU7商标遭抢注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